危機入市優點多多



從政策面來看,當房市處在所謂的「危機」階段,整體經濟狀況通常都不佳,政府就會擬定各種政策刺激買氣,像是調降房貸利率、延長房貸寬限期等等,降低購屋者的資金壓力、降低購屋門檻。

利率是影響購屋能力的關鍵因素,過去在九○年代,房市景氣鼎盛時期,房貸利率動輒八%至十%,每一百萬貸款,每月本息大約就要支付一萬元左右,記得當時國宅優惠利率為五%,一堆人搶破頭申請「低利」貸款。

時空轉換至今,利率頻降,第一年房貸利率大概都不超過二%,這是當時難以想像的數字,相同條件每一百萬房貸,每月繳五千元,只有當初的一半,若是繳息不繳本,每月才一千七百多元,這就是房市趨緩時期的購屋優點。

若就市場面來看,不景氣的時候,建商為了吸引買方,加上不用趕工,房子通常會蓋得比較紮實,建築品質比較優,房價的議價空間也會多出五%左右。



購屋注重市場變化



房市趨緩期,買賣房子都不急,因為沒有時間的急迫性,無論是建商或是買方,都可以以相對正常的節奏來賣房子及買房子,出錯的機率降低,對消費者多一些保障。

每一個時期買房子都會有優缺點,在趨緩時期買房子,有些事項須特別注意。首先是房價下跌風險,這也是空方看法阻勸購屋的主要原因。

房價變動階段,起伏在所難免,重點是要了解哪些區域、哪種產品,出現「超漲」現象,超漲產品的下跌機率比較高,盡量避開超漲產品與區域,就能降低風險。

如何研判超漲區及超漲屋?最簡單的方式,就是打探該案或該區的投資客比例,如果該區或該案,買屋的投資客比例高達五成以上,在投資客不斷過手的狀況下,房價有可能呈螺旋式升高,在超額利潤的誘惑下,房價紮實度偏脆弱,一旦景氣反轉,投資客大量拋售,未來跌價的風險就會升高。

但只要該區的購買主力,多數以當地的區域客戶為主,這就表示區域換屋或首購自用的需求穩定,房價的支撐度比較健全,日後房價下跌風險就低。

投資客分布較多的區域,房價往往高低落差大,一般民眾進場時,很難研判正常價位,尤其是在景氣趨緩時期,投資客可能因為資金壓力,降價拋售;但是自用型屋主的降價壓力小,降價彈性低,此時就會呈現同一區或同一案,價格高低差擴大的現象,買方應該要特別留意。













危機入市反悔者少



等於說,原來支撐房價的因素逐漸弱化,用抗跌屋的房價買到下跌屋,買方應該避免買到這類房屋,天母商圈是個警訊,南港昆陽捷運站商圈,二○○九在內湖線完工通車後,也可能有衰退的變化。

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將近有一季的時間沒有人想買房子,累積一季的購屋需求,在隔年二○○○年上半年暴發出來,遞延性買盤引導房價上揚,供給急縮,很多人都很懊悔,在九二一那一季沒有進場購屋,錯過時機,後來很多好房子都惜售不賣,有錢也買不到,這就是危機入市最好的例子。

 

 

 

 小吳的觀點:

文末提及的921就如同小吳在<國泰人壽出手了!!!> 該文內所提的是相同論點,當然危機入市並非全然皆優點,此時一位專業的房地產經紀人員就是您的好幫手了!上述的五項缺點除了第五點的個人因素外,其餘的四項我相信一位優秀的從業人員都能給客戶做建議,正所謂術業有專攻,多看多問不會錯啦!!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士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